红歌里的党史丨岁月长河里沉淀的经典怀旧红歌(三)

浏览量:166

一首红歌叙述一段历史,一首红歌见证一段传奇。红歌里的党史,也是故事里的中国!为庆祝建党百年,市南区文化馆推出系列宣传栏目【红歌里的党史】,让大家从音乐里、从故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员平凡中的伟大!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同时,控制西安全城,囚禁陪同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张、杨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经过认真研究,派遣周恩来于12月17日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在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了促成这个合作的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自此以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

点此欣赏歌曲《救亡进行曲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音乐工作者创作的大量群众歌曲,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人周钢鸣和作曲家孙慎于1936年初创作的《救亡进行曲》,表达了全国人民不分工农兵学商,奋起救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富有号召力的歌声鼓舞了游行示威的群众。1936年4月,这首歌在《生活知识》的《国防音乐特辑》发表后,迅速流行全国,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

1937年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随着一声尖锐的枪鸣,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硝烟弥漫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却一直大喊“攘外必先安内”,一度奉行卖国投降的不抵抗政策。不仅没有正式向日宣战,甚至未宣布断绝外交关系,仅仅是将驻日大使召回。
 
万幸的是,中国人民并非一无所靠,还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虽然处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却始终秉持民族大义,推动着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发出的抗日最强音同国民党的消极不抵抗形成了鲜明对比,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此,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点此欣赏歌曲《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

1939年

建立沂蒙革命根据地

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面对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妥协退让政策,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作出到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而沂蒙地区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1938年4月,毛泽东同志作出“派兵去山东”的决策。1938年中央就分三批派200多名干部到沂蒙,1939年3月陈光、罗荣桓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东进山东,1939年6月徐向前、朱瑞率领八路军第一纵队挺进沂蒙,此后的抗大一分校进入沂蒙地区,中央源源不断地为沂蒙输入干部,加强对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到1945年,沂蒙根据地共建立6个地级专署,28个县民主政府以及各救会、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各种群众团体组织,从组织上确保党的领导。

点此欣赏歌曲《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