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守”艺人】高丽新:绣笔雕琢韵悠长,用传统旗袍制作技艺续写东方之美

浏览量:196

 

在中华服饰文化的璀璨星河里,旗袍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用细腻的剪裁勾勒出东方女性的婀娜身姿,以精致的工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杰出代表。

市南区传统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高丽新,凭着一颗匠心,将旗袍这个东方古典形象的代表,带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守”艺人高丽新的传承故事。

 

01.

翩翩旗袍

溯百年时光

 

高丽新所传承的传统旗袍制作技艺,它的历史与百年老字号 “瑞蚨祥” 紧密相连。1851 年,“瑞蚨祥” 的母号 “万蚨祥” 在周村鱼店街与大车馆路口处诞生,开启了这段跨越世纪的商业传奇。1869 年,孟继笙(洛川)继承祖业,将商号改为 “瑞蚨祥” ,此后,瑞蚨祥在历史的浪潮中不断发展。1904 年,济南瑞蚨祥缎布店派总号经理沙裕福在青岛胶州路 35 号开设瑞蚨祥缎布店青岛分号,并于次年 3 月开业。

 

 

历经 170 多年,瑞蚨祥在传承人的精心经营下,逐渐成为高级定制的中国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旗袍制作技艺也在不断传承与发展,它融合了传统的工艺技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形成了一套精湛的制作体系。

 

高丽新是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孟继笙)第五代玄孙孟庆慧的孙甥女,如今的她掌握着传统旗袍制作技艺要领,继承发展了瑞蚨祥旗袍这一民间传统品牌,使得传统旗袍制作技艺得以发扬光大。在这悠悠传承之路上,高丽新宛如一位执着的守护者,用一生的热爱与坚守,续写着旗袍制作技艺的传奇篇章。

 

02.

家学承情

传旗袍技艺

 

高丽新与旗袍制作技艺的缘分,始于她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童年。1969 年出生的她,外祖父祖上是瑞蚨祥家族分支,从小就生活在丝绸的世界里。7 岁时,她在便接受了私塾式家庭教育,开启了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20世纪 70 - 80 年代,当喇叭裤、蛤蟆镜风靡时,她却身着手工裁缝的丝绸衣服,这种与众不同的穿着,让她早早地对传统服饰产生了独特的情感。

 

 

儿时的高丽新,偶然在母亲出嫁的樟木箱子里发现了一些衣物等,那些柔软的绸缎、精美的刺绣,瞬间吸引了她。从那以后,母亲在做针线活时,她总会好奇地在一旁观看、询问,母亲也会耐心地讲解,还会拿出衣物讲述家族的渊源。在母亲和舅舅的教导下,她从学习绣花开始,逐渐接触到旗袍制作的各个环节。小时候,她和姐姐一起为家里绣制物品,如盖茶盘、盖收音机的布套等,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技艺,也让她对传统工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后来,高丽新师从瑞蚨祥旗袍制作师傅陶平章,系统学习传统旗袍制作技艺。她全面掌握了旗袍制作的八大工艺 “镶、嵌、绲、宕、盘、雕、镂、绣”,以及九大工序。在学习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心血,需要耐心和细心去打磨。

 

 

例如,盘扣工艺,小小的扣子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成型,每一个结都蕴含着独特的寓意和美感。高丽新在传承这些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还不断探索创新,她将现代时尚元素巧妙融入旗袍设计,使旗袍在保留古韵的同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03.

入梦飞花

旗袍焕新生

 

高丽新对旗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精湛的制作技艺上,更体现在她为推广旗袍文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2008 年,她创立恩玛・秀丹服装品牌并成立公司,将传承与创新旗袍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

 

 

品牌创立初期,高丽新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一次在香港时装周的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传承旗袍文化的决心。在展销会上,一群人误将一位穿着越南奥黛的女士认成穿着旗袍,这一误会让她深感中国旗袍文化需要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回国后,她以 “梦飞花” 为主题,在青岛国际时装周举办发布会,旨在让旗袍走进寻常百姓家。发布会取得了巨大成功,惊艳全场。

 

 

如今,在非遗传承和文化推广方面,高丽新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她在职业院校为学生们讲课,传授旗袍文化知识,教他们绣花、盘扣等工艺;同时,高丽新常年参与进社区、进校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也曾自筹资金举办旗袍秀等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了传统旗袍制作技艺。

 

高丽新凭借着对旗袍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成为了旗袍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她用自己的行动,让旗袍这一传统服饰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旗袍所展现的东方之美,将如明珠般闪耀。

 

如有交流或购买需求,可联系:

 

 

| 工作室地址 |

高级定制店:

泛海名人广场3号楼1004室

品牌直营店:

金鼎·利群二楼恩玛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