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班进校园
浏览量:0

3月30日下午,市南区文化馆设立的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点在青岛燕儿岛路第一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鸳鸯螳螂拳掌门人孙丛宅、传承人孙日程展示的武功,赢得所有师生的阵阵喝彩。
据悉,本项工作开青岛市“非遗”传习工作进校园的先河。“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是2010年确立的“市南区非遗工程”中的重点工程,本项工作由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统领,市南区文化馆具体实施。这是市南区提高服务效能、改善民生的创新工作之一,着力与市南区教体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建设性合作,旨在通过“非遗”工作的长远发展,保证资源的有机整合,达到共赢和谐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非遗传承的无缝衔接。
首期传习班包括“剪纸少年传习班”和“鸳鸯螳螂拳少年传习班”两个班,共招收小学员70人。仪式上市南区文化馆与青岛燕儿岛路第一小学签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班合作协议。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教体局的有关领导亲自为学校授“传习牌”。民间艺人刘文华老师向剪纸班小学员颁发了学员证,鸳鸯螳螂拳掌门人孙丛宅先生向小学员颁发了习武徽章。这样一来,统一、规范的剪纸走入了学生兴趣课堂,鸳鸯螳螂拳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武术之风吹进课外学堂。据与会领导介绍,今后传习班试点工作还将向其他学校渗透,让更多的孩子从民族文化中受益。
据市南文化馆徐馆长介绍,让民族传统文化回归民众,推动“非遗”民族传承向普及性和持久性发展,是每个市南区文化馆人的一个梦想,“与兄弟单位联姻”“从娃娃抓起”,闯出一条创新之路,是市南区文化馆努力的方向。武术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修德健身方式一定会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重新走向青岛百姓家庭、走进市南各个社区。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