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非遗丨周氏艾灸法
浏览量:174
【市南·非遗】栏目
将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
宣传市南区区级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让非遗走进大众
走进我们的生活
本期给大家介绍的是周氏艾灸法
周氏后人周楣声大师(1918—2007年),是周氏艾灸法第二代传承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中医世家,幼承家学,通《内》《难》及诸家言,精于灸法,弱冠即行医乡里。从医70余年,救人无数。

周楣声先生毕生弘扬中医,学术上精益求精,临床中攻坚克难。特别是在针灸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推陈致新、独辟蹊径,提出真知灼见,总结传世经验。在灸法的传承与振兴、研究与临床应用造诣颇深,贡献尤大,蜚声中外。晚年修学传徒于青岛,与青岛渊源颇深。梅花针法及艾灸之术历经四代传承,得到发扬光大。
选穴原则:“少而精准”,甚至危重症多精选一穴而取伟效;选穴中以压痛穴反应最为重要。
艾灸方法:艾灸法分直接灸、间接灸与温和灸三大类,总结出灸感感传各种症候及感传三个基本时相,并做出分析。
艾灸器具:研究并生产简便安全、省力省时的艾条熏灸器;发明了周楣声万应点灸笔、热流喷灸仪;研治艾滋病方法上发明了肛灸仪、耳灸仪、汽灸仪,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艾灸理论:重点突出临床“热证贵灸”诊疗特色。
文化价值:周楣声艾灸法及《灸绳》在其传承过程中,融入了新的思想和创造,使内容更为丰富、规范、可法。
学术价值:“热症贵灸”是周楣声对中医与灸法事业的巨大贡献。其科研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并著书《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实用价值:艾灸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及热症疗效显著。且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
青岛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崂山孕育了深厚的道教自然养生文化。艾灸作为人们抵御海洋潮湿气候和颐养生息的重要医疗手段,成为岛城人民追捧的保健疗病法宝。
周楣声先生悉心传道授业、桃李天下,尤其以学生于青云(1961—)为傲,将毕生经验悉心传授并叮嘱其将灸法传承发扬下去。

于青云继续《说灸》的整理编写,《周楣声医学全集》的中英文、中日文、中韩文版的撰写与耳灸、肛灸和阴道灸的研制,成就斐然。
作为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青岛市分会全科医学专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于青云潜心研读周楣声的笔记、手稿,结合35年临床教学实践,并凭借博学的知识开拓其他医学领域,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和奖励。多次获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青岛市中医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政协委员。
周氏楣声艾灸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