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耕 撒下幸福种子

浏览量:196

繁忙而不平凡的2019已经过半,上半年里,市南区群众文化公益的脚步也布满了城区的各个角落。在群文人忙碌的身影背后,收获了一片片百姓们的欢声笑语。近日,市南区文化馆总分馆春季公益培训圆满落幕。本期培训继续本着扩大文化惠民受众率的原则,深入推行总分馆建设,多种模式结合,让更多的社区百姓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公益培训活动中来,提升了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分馆建设成效显著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关键还在于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市南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以总分馆互动融合的机制,盘活基层文化站、室资源,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管理运行一体化。在开展群众文化公益培训过程中,体现着创新性、持续性、贴近群众需求的鲜明特点。上半年新增八大湖街道、湛山街道、金门路街道三处分馆,分馆总数增至9处。文化馆总馆与九个社区分馆共开设45个公益培训班,授课1350课时,服务近5万人次。
创新“课堂”形式  “送文化”到身边
     为了拓展公益培训和文化服务形式,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本着“送文化”的服务理念,文化馆依托未成年人基地建设,并充分运用网站等自媒体平台,积极打造“流动课堂”、“网络课堂”培训服务品牌,把培训和讲座送进学校、楼宇、社区、商场。让文化爱好者随时随地享受到专业文化知识、艺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已经成为群众离不开的文化服务项目。文化馆功能充分发挥,培训触角不断延伸,培训形式不断丰富,培训群体不断扩大,成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宣扬先进文化、促进群众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
了解群众所需 托起百姓梦想
     文化普及公益培训是文化馆服务基层的重点工作,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文化馆在制定培训方案初期,深入社区和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所需,力求培训内容丰富,除了合唱、舞蹈、朗诵、服饰形体等艺术课程外,还开设有茶艺、手工艺、鸳鸯内家功、摄影、等生活类课程,共计20多项内容。公益培训充分发挥了公益性文化服务职能的同时,让家门口的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真正融入群众生活,让群众共享文化惠民的成果。
有“春风化雨”,还有“春花秋实”。如今,不少社区的文艺骨干在接受了培训后,也担当起了社区“业余文艺辅导员”,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让社区文化活动真正活跃起来。遍及社区、广场的舞蹈队、合唱队、时装队,以及书练习者中,常有公益文化培训班学员的身影,他们中有的还自费购买活动用器材,组建小团体。每当音乐声响起,总会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春光般的笑容,仿佛置身于耀眼的舞台,演绎属于自己的梦想。
收获文化 幸福写在脸上
     在长期的群众工作当中,文化馆的各位老师们和社区大叔大姨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很多学员们都亲切的把文化馆称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学员们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和艺术技能,同时还感受到了如同“文化之家”一样的温暖。“来这里上课太开心了,老师都那么亲切,对俺这些老年人还这么有耐心,每周俺都盼着来这里上课”舞蹈班学员姜玉红乐呵呵的说道。
吉他班的学员张芝美说:“人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在文化馆这边,我们不光学到了技术,还收获了快乐。”还开玩笑的说道:“不是自夸,自从学会了弹吉他,感觉自己越来越年轻了。”
     再看时装表演班上的“美女帅哥们”,看他们在舞台的窈窕曼妙的身影,谁能想到他们是平均年龄60岁的大叔大姨呢。
     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挥汗如雨;伴随律动的节奏,走出自信与时尚;挥笔泼墨,画出心中美景;郎朗诵读,演绎经典的篇章;跟着钢琴,唱出内心的幸福;抚摸琴弦,弹奏出华彩乐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记录眼前美好的一刻.....
     这就是公益培训班学员们收获的快乐,对于文化馆的老师们来说,教给了学员们艺术技术的同时,也从他们那一代人是身上学到了对追求艺术的坚持和热情。
秋季展望
     时光流逝,但有梦的心不会变老;岁月如歌,我们在学艺的道路上尽情欢唱。2019年秋季,文化馆将继续坚持以“群众所需”为出发点,用“送文化”的方式为我区群众文化播撒下艺术的种子,为市南百姓幸福生活奏响和谐的主旋律!
     文化馆秋季公益培训班预计9月中旬开始报名,欢迎广大居民朋友参与。招生及活动信息请及时关注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