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起来袭” 时尚市南幸福嗨起来

浏览量:0

“欢起来袭” 时尚市南幸福嗨起来
——市南区文化馆“欢起剧社”侧记
◎郭宏  董婷
      市南区山海交融的自然景观,欧陆风情的人文情怀,与老街里百年积淀的民风民俗,共同孕育了浪漫时尚、多元活力的海派文化。带着蛤蜊味儿的青岛话,透着青岛人真挚豪放、乐观爽朗的开放心态,其中“欢起”一词是青岛话的开心、高兴,烙着青岛人的情感印记。如今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追求新娱乐的时尚精神渐汇潮流,恰恰需要一个传播正能量,表达新主张,又不拘一格的综艺舞台来展示引领。

【为“欢起”代言】“欢起剧社”这个由市南区文化馆组建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团队应运而生,“立足本土文化,代言市南炫彩生活、时尚追求、个性主张、最美幸福,掀起全民欢动、全城欢起”成为社团宗旨。
 “欢起剧社”力求激活社会文化力量,聚合岛城各界文艺青年、群众骨干和艺术专家,高举“欢起大旗”走进百姓视野、融入百姓生活,开启了市南群众文化的“欢起”模式。它采取专业创作—排练加工—成品推广的作品出新模式,通过顶层设计—系列推进—惠民服务的活动运作模式,进行群文创作表演和活动组织。
【创“欢起”新作】“欢起剧社”作为一支创作型团队,几年来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作品以突出本土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爆笑歌舞小品晚会”形式,融合歌曲、小品、曲艺、快闪、脱口秀、BeatBox、阿卡贝拉等大众欢迎的时尚元素。
    1.音乐创作突出本土元素出精品。“欢起剧社”紧紧围绕青岛、大海等元素进行音乐创作,虽曲风迥异,但10余首乐曲、歌曲都在抒发对家乡青岛的热爱,和对这块土地上人们的赞美。
作为社歌的《一块儿欢起吧》,律动的BeatBox,配上“青岛小强”地道青岛方言的演唱,亲切随性、朗朗上口。钢琴曲《月光海岸》《海边人》或激情、或抒缓,拨动心弦。而《早安青岛》《晚安青岛》采用都市民谣曲风,旋律轻柔入心,展现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海带最快乐》广场舞音乐律动感十足。流行歌曲《在青岛陪你看海》《家在市南》《岛城之恋》这一系列则是用流行歌曲随性的节奏、个性的曲调抒发对故土的爱,和作为青岛人的自豪。
2.小品创作围绕民生主题推系列。“欢起剧社”先后创作了20多个小品,推出“社区那些事”、“爱情你在哪儿”等主题小品歌舞晚会。剧社演出足迹走遍全区所有街道,在社区公益剧场的大舞台上把笑声带给居民,从开始的一炮走红到拥有一众男女老少“欢起粉”,是“欢起人”用一个个好作品换来的好口碑。
本土元素的作品让观众看到了身边事与身边人。“欢起”小品的语言充满地域特色,岛城人最了解的青岛方言、琴岛通、岛城地名这类词语无比亲切。小品《你是我爸爸》中一位年迈孤独的“空巢”父亲,遇到保健品推销员上门,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只为花钱找人陪伴解闷,小品就取自社区里的真人真事。另一个有创作原型的小品《相亲》则关注了夕阳恋,虽然“青岛大妈”是男扮女装,一度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但是笑声中却让人潸然泪下,谢幕时的热烈掌声和叫好说明了一切。
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教人向善,弘扬正能量。“小品《我相信你》特别好,之前社会上的‘碰瓷’事件时有发生,让我们连摔倒老人都不敢扶,这个节目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得相互信任。”市民王海华感叹道。小品《我们结婚吧》讲述了开滴滴的小伙子和卖炸鸡的姑娘间的爱情故事,用一场裸婚证明艰苦创业的年轻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小品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一位来青务工的小伙子感慨道:“其实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真爱,在小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不断创新求新的作品让人感受时代的脉搏。“今年的节目加入了许多潮流元素,感觉很‘潮’。”家住漳州二路的居民刘浩看过演出后说。的确,作品中添加了青岛话Rap,台词更是不断地蹦出网络流行语,时代感十足。
【搭“欢起”平台】“欢起剧社”作为一个群文活动的策划团队,用创新的形式不断拓展群众文化舞台的边界。
1.系列“快闪”演绎随性的感动。“欢起剧社”先后在青岛地标建筑组织了20多次各类“快闪”微演艺。参与“拉丁舞栈桥快闪”的80余名老少演员,短短5分钟的表演,即赢得了数千位游客的围观、拍照和热烈掌声。“斑斓老街”绘画摄影快闪,伴着悠扬音乐,在天主教堂广场展出了近百幅描绘青岛老街风情的绘画和摄影作品,15分钟的展览艺术让围观游客沉醉其中;“火车站回家快闪”则在春运的第一天,以老青岛火车站候车大厅为舞台,演绎了“家”的诗篇和歌曲,为匆匆返乡的人们送上新春的问候。“海带舞快闪”先后在劈柴院、五四广场、团岛市场、奥帆基地、木栈道等多个岛城景点、民俗场所上演,创造了众多不期而遇的邂逅。这些活动都以青岛或繁华、或幽静、或浪漫、或美妙的自然人文风光和现代都市为背景,融入本土创作表演元素,再加上新媒体网络的传播,点击量达百万之众,远超以往群文活动的影响力,该项目也因很好地展示了城市形象、宣传了城市文化,成为青岛市首批文化精品扶持项目。
2.“拜年MV”开启宣传新模式。连续两年,“欢起剧社”的全体演职人员都会通过制作MV给岛城市民拜年。2015年岁末,在商场、广场、居民大院、车站大厅拍摄了《你欢起吗》贺岁MV,几个乘车回家、忙年购物的镜头把青岛市民过年的喜悦展现出来,推送到各大媒体,点击量达几十万。
2016年岁末,“欢起剧社”又通过微信平台、网络及电视媒体推送了《海带最快乐》微视频与系列微信秀。微视频以新版海带舞为主线,娱乐搞笑剧情为辅助,以红遍网络的“青岛大妈”为主角,普通市民为群演,爆笑中吸引大众加入广场舞大军迎接新年。
“欢起剧社”MV的宣传方式闯出了一条新路。MV首发在自媒体、网络上火速传播,“欢起剧社”趁热打铁又推出了搞笑版全城海带秀、多样美食海带秀、各行业学舞秀、海外华人海带秀、教学版海带秀等,以及青岛电视《今日》栏目记者版“海带舞”秀,尝试了网络直播,全方位、多平台的系列推广宣传,让广场舞《海带最快乐》不得不火。海带舞现象也引发了岛城知名学者和媒体人的关注与思考,电视《生活在线》和《今日会客厅》栏目先后对主创人员进行了专访,深层剖析了广场舞文化现象。这种借助各类新媒介推广群文作品的范例式普及活动,前所未有地扩大了群文影响力,闯出了一条群文活动宣传的新模式。 
【聚“欢起”团队】“欢起剧社”成员们来自各行各业,采风、创作、排练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为了每年7、8月市南社区公益剧场的“爆笑小品歌舞晚会”,一出正月,创作与排练就开始了,小品是在进社区采风与居民聊天抓取的素材,集体攒出脚本,作品成型后反复见观众、修改打磨,有时甚至为了一个包袱、一句台词、一个动作讨论到深夜。
进社区的每场演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异常火爆,这也让所有剧社成员越演越起劲。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龚昊翔擅长说唱口技,演出中的BeatBox部分由他担当;张钰是一名海归自由职业者,喜欢戏剧表演,他反串的“青岛大妈”举手投足拿捏得当,一口地道的青岛话把台下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歌手王倩白天是一名海军文职人员,到了晚上她会在欢起剧社舞台上用歌声挥洒青春豪迈;青岛交通广播主持人张磊、话剧院演员贺凯等专业文青也纷纷加入欢起剧社,大家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内心那个文艺小火种,更为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欢乐。“欢起剧社”小品歌舞晚会已公益演出30余场。
相信,随着“欢起剧社”的不断实践与壮大,“欢起人”以“欢起的名义”定会闯出一条属于市南特色的群文新模式。聚群文人气,秀城市气质,为大众奉上更多的“欢起故事”,“欢起剧社”正行走在路上,书写着时尚市南,幸福欢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