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2011年群文艺苑第二期市南2011年群文艺苑第二期市南2011
浏览量:0
理论研究
艺术辅导培训免费开放有效模式初探
◎郭宏
摘要:“艺术辅导培训免费开放”是国家文化部对各级文化馆提出 “十二五”时期的新要求,面对这一课题,如何体现公益文化面向人民大众,为百姓服务,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真正探索出有效的途径,形成区域特色模式,真正有抓手、讲方法、成体系地去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本文就青岛市市南区文化馆两年来在本区内摸索出的一些创新做法为案例,进行了细致科学地归纳、总结和提炼,力求探讨出此项工作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模式,例如,在基层细胞——社区街道中的文化辅导培训需求的前期调研、结合不同场地或不同时段的各类文化辅导培训模式、针对辖区内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辅导培训模式、本地域专项特色的艺术辅导培训模式等,实现培训辅导的全覆盖网络,为艺术辅导培训有效开放探索可供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艺术辅导培训、免费开放、有效模式、调研、公益
一、绪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阐述了十二五时期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公益文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之一的文化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新的角色形象,顺应变革,谋求创新发展可谓刻不容缓。
国家文化部于2011年一月下发的《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文化馆开放的内容涉及“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培养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具体要求。[1]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文化,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以充分发挥文化的人文关怀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使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从根本上说,关系到能否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问题。文化馆有针对性地探索出一系列适于本区域民众的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和模式,对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艺术辅导培训免费开放的现状调查
青岛市市南区位于青岛市区南部,呈不规则的东西狭长形,全区总人口54万人,共有十个街道办事处,是青岛市政治、文化、商务、旅游中心,也青岛市市政府所在地,可以说这里是青岛最为发达、开放的地区,百姓对文化精神的需求与日俱增。
(一)先期调研
要发展首先需要摸清服务对象(社区文艺爱好者)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公益培训、辅导,是社区公益文化服务的第一步。2009年5月,市南区文化馆组织了专项问卷调查工作,设计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形式、时间、内容、信息获取及对培训工作的希望等问题上,形成了《市南区文化馆社区群众艺术需求现状调查问卷》。这种做法真正达到了了解民情、
倾听民声、集中民智的作用,使得文化馆把握住各个社区培训需求的脉搏。问卷下发到市南区所辖的全部十个社区,回收有效问卷1385张,占下发问卷的69.3%。从一个个数据中可以解读出市南百姓对艺术的渴求,对丰富多彩生活渴望,同时更发现了以往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真空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