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基层 用汗水撒播群众文化种子—记市南区文化馆

浏览量:0


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下社区,走到群众中,为他们送演出、送辅导。在每一场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和展演比赛中穿梭忙碌,会教、会演、能说能逗乐。大妈大爷们都亲切的称呼他“牛牛老师”,他就是市南区文化馆的合唱老师牛庆明。
一、热心公益、深入社区
在文化馆总分馆制不断完善的形势下,积极热心的投入到公益培训的工作当中。每周除了在馆内为学员做好合唱培训,还深入社区,为群众以及文化队伍做好辅导。每年培训社区学员近万人人次,足迹踏遍市南区十个街道50个社区。同时长年深入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送辅导。在数十年的群众文化公益培训过程中,先后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学员,她他们多是来自社区的退休大妈大爷,很多学员也是跟着牛老师学习很多年的老学员了。合唱班的班长大姨说:“我们都喜欢牛老师的课,在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一边学唱歌,一边乐呵,俺们可开心了。”在文化馆公益培训学员中,大多数都是零基础的,有的甚至唱起歌来会跑调,针对这样的学员情况,牛老师为她们耐心指导,针对每个人存在的不同问题为她们讲解。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学员的努力,最终在市南区群众文化公益培训成果展演的舞台上,合唱班的学员为大家完美的呈现出了小合唱《南泥湾》、大合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时间都去哪了》等作品,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二、积极投身群文活动
在文化局、文化馆组织的每一场群众文化活动当中,认真积极的安全活动要求,做好组织、配合以及后台监督。在整个活动当中,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各部门的工作。不管是台前还是台后,不管是活动开始还是活动结束,总能看到他像一直勤劳的蚂蚁一样,组织走台、催场、上下台搬道具、不停的为活动做好各项服务。积极参加市南区群众文化公益培训展演、市南区群众文化原创作品展演。在市南文化馆“欢起剧社”歌舞小品晚会中多次出演,用笑声为百姓传递幸福。
数年来,累计参加各类群文活动和演出近1000场。参与“社区公益剧场”各场次组织及演出。在“欢起剧社”音乐小品剧晚会小品《吃饭吧爸爸》中扮演角色,赢得群众喜爱和好评。其中社区公益剧场,与网上直播平台合作,吸引众多的市民参与、观看群众文化活动。
每年下社区,为各街道的特色队伍辅导合唱,参加7市南“百姓时尚秀”比赛活动综艺秀活动,用自己的文化服务,扩大活动影响率和知晓率,架起社区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桥梁。与此同时,在文化局、馆组织的其他活动中,如太平湾啤酒音乐节——民谣月色、摇滚之夜、爵士风情、管弦乐之夜等特色活动、“花好月圆、书香浓情”微演艺活动、“青岛赏花会”开幕式、街头艺术秀、“时尚市南女人花开”露天旗袍秀等系列等活动,孜孜不倦,用自己的汗水撒播群众文化欢乐的种子。
三、志愿服务行千里
在文化馆志愿服务品牌“六团走基层”的引领下,与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一起深入社区、广场送文化辅导,帮助各街道组建多支表演队伍。参演青岛市文化馆编排的儿童话剧《丑小鸭》,跟随市文化馆一行参加文化部“春雨工程”全国志愿者边疆行,先后去了内蒙古固阳、新疆阿克苏、甘肃陇南、宁夏中宁,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了欢乐。
四、大妈大爷口中那个热情的“牛牛”
说起群众文化,自然是离不开群众。一个真正的群文工作者可以说是整日的扎在群众堆里。从上课到排练、从调研和辅导、从演出到比赛。时时刻刻都在与群众打交道。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数十年里,牛老师勤勤恳恳,扎实推进群文工作制度,秉承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将艺术辅导送到社区、送到百姓身边。及时将最新的群众文化信息送到群众中。架起了社区百姓与文化馆互通的桥梁。
与此同时,群众工作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态度。这包括群文工作者对工作的态度,更重要的就是对待群众态度。在群文工作的年头里,牛老师一直秉承“用心辅导 微笑服务”的理念,与群众打成一片。交谈中或课堂上,比赛时或演出中,老师与学员的默契像是一首和谐的奏鸣曲。
不光是老师敬业,在文化馆公益培训班的学员身上,我们也同样学到一种追求艺术的热情和对待艺术认真的态度。在常年开设的培训班中,很多学员都是风雨无阻,来到文化馆上课。酷暑寒冬、刮风下雨,牛老师嘴边上总是不停的和学员大妈大爷们“叨叨”,一定要注意出行安全,就像是在叮嘱自己的父母长辈一样。因此,学员们都亲切的称他为“牛牛老师”。
    群众文化需要热情、群众文化需要耐心、群众文化更需要群文人一直保持的无私奉献的热忱和坚定文化发展繁荣的信心。牛老师就像千千万万的群文工作者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