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丨山东面条大盘点!你最爱的是哪一碗?
浏览量:168
一碗好面
不一定贵,也不一定有名
但一定“好吃得让人想家”
面条是山东的传统面食
各地市都有很多特色的面条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
山东那些好吃的传统面条
赶快来看看吧
福山大面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山大面
是烟台人离不开的面之一
以海鲜做浇头和卤
配料丰富
每一种海鲜都是新鲜大块儿的
汤底面条完美融合
在福山
每逢聚餐宴席
必不可少的便是这碗大面!
大面具有工艺性高、柔滑软嫩、
品种繁多、经济实惠等特点。
大面的制作包括和面、溜条、
出条、下锅、开卤等工艺流程
大面只是个统称,
细数起来有上百种面。
面形根据手法不同有
带子条、灯草皮、柳叶扁、韭菜扁、
一窝丝、空心条等形状。
卤子就更为丰富,
白菜、芸豆可搭配成蔬菜卤,
鱼虾、海蛎可搭配成海鲜卤,
不一而足。
福山大面包容性极强,
有多少种食材,
就可搭配出多少种面卤。
临清什香面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菜码丰富、香醇浓郁的临清什香面
是聊城临清的名吃
鲜、咸、香、辣、酸
吃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十种菜样、八种调料
配上一碗面的仪式感和满足感
是独一无二的
什香面有别于其他面
它讲究“以菜为主”
所以放进碗中的面条不可太满
盛满三分之一,铺满碗底即可
然后将十八道菜码各取一些放进去
拌匀后就成满满的一大碗
拌匀后的什香面宛如一件艺术品
细嫩光滑的面上
红黄绿白紫各色菜码相称
各种蔬菜的香味交织在一起
挑出一缕放入口中
过水后的面条爽滑弹牙
软硬恰到好处
一碗什香面
方寸之间浓缩着千变万化
更将每一个人的口味、生活
与这片土地牢牢地系在一起
给心灵以最深的慰藉
蓬莱小面
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蓬莱小面
与福山大面相呼应
蓬莱小面自民国起就闻名遐迩
价格很“小”
制作、用料却大有来头
细如银丝的面,劲道爽滑
以加吉鱼熬制鲜汤
配扇贝、海蛎等海鲜为卤
一口面,一口汤,一口卤
面的口感配上鱼的鲜香
鲜美的海味顷刻沁入心间
一碗下肚
这碗将山东特色与海洋风情融合的面
让人回味无穷
郭城摔面
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城摔面始于清朝康熙年间
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因源自于海阳郭城村而得名
是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地方小吃
郭城摔面在制作过程中
突出了一个“摔”字
用摔代替了揉
使做出来的面更有韧性
口感也更好
郭城摔面可分为
粗丝面、细丝面、宽叶面、
柳叶面、三棱面、空心面等
淋上骨汤、海鲜、蔬菜
吃起来汤鲜面滑,格外鲜美
潍坊鸡鸭和乐
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鸡鸭兼有
分量十足的饸饹(hé le)面
圆滑的粗面条上,覆着满满的浇头
鸡肉丁、鸭肉块、丸子、豆腐、萝卜
……
所有食材“和和乐乐”地聚在一起
成了一碗鲜美又实在的面
潍坊和乐由专门的和乐床子压制而成
所以面条质粗实落,柔韧有劲
配上鸡鸭炖煮而成的高汤
肉香、汤醇,别有风味
吃一碗和乐面
感觉搬砖一整天都不会饿!
日照涛雒羊肉面
日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涛雒羊肉面是日照的传统风味面食之一
制作面条的面粉由人工石磨研成标准“七五”面
用手揉制,次数越多,弹力愈大
然后用擀面杖手工擀碾
擀至面皮薄如纸,用刀切成四棱形
烹调羊肉汤时
用原汤、原肉、加佐料进行反复泡制
食用时加少许香油、醋
并加香菜或韭黄借以调味,并衬青头
好的羊肉汤
清澈透底,汤肉分明,清香扑鼻
深受欢迎
宁津大柳面
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州宁津三大名吃之一
“金丝缠碗”实至名归!
大柳面制作十分考究
根据四季不同
面的调制比例也不相同
其中,最考验的是刀工
对下刀的力度、宽窄都有要求
为的是制出
“条长数尺,撒开如网,搭杆如丝
手缠成缕,疏而不乱”的大柳面
看似韧而有力的大柳面
口感反而绵软柔韧
配上讲究的各种卤子
温食凉用,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老少皆宜
其中,最正宗的大柳面号称“十八碗”
却又物美价廉,即使吃到撑
也不会花太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