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牵手非遗与传统文化擦出灿烂的火花

浏览量:114

一轮明月,洒满九江。
一年秋事,丰收在望。
今年的中秋节除了吃月饼、看月亮
我们还有这些活动
牵手非遗,传承文化
传统节日与非遗文化的碰撞
擦出灿烂的火花
01“时尚市南 悦享午间” 文化进楼宇
9月16日中午12点
华润大厦A座一楼大厅人头攒动
听着古琴、做着月饼、绘着制团扇
楼宇里的白领利用“午间一小时”时间
体验了传统文化的乐趣
缓解了工作一上午的疲惫
点此观看视频~
 
为营造中秋节日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月16日中午,由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湛山街道办事处、华润置地(北京)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主办,市南区文化馆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月满中秋 非遗有约”——文化进楼宇活动走进华润大厦。此次活动以白领阶层、青年群体为服务重点,利用午间走进楼宇开展文化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楼宇生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琴袅袅、琴韵悠长,在市南区文化馆、青岛古琴协会、涂町艺术中心老师们的带领下,白领们利用午休时光了解古琴文化、学习古琴演奏,一笔一画在宣纸团扇上静心创作属于自己的丹青水墨,一点点捏塑出不同造型和口味的月饼......参加活动的年轻人表示,虽然他们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对传统文化接触不多,但对传统文化一直都有兴趣。通过今天的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图片
 
为进一步拓展文化服务新空间,为楼宇经济注入“文化活力”,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在辖区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内的公共区域为楼宇内打造“文化驿站”,为企业、白领群体提供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有约、音乐欣赏、艺术展览等主题的定制化时尚特色文化服务。进一步满足楼宇群体的文化需求,丰富楼宇文化内涵、优化营商环境。
 
图片
 
图片
 
将非遗等传统文化送进楼宇,更好地让楼宇动起来、企业联起来、楼宇与社区间合起来,这是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希望借此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带给百姓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图片
 
图片
 
 
02“月满中秋 非遗有约” 中秋雅集
古琴雅集、斫琴、
结绳技艺、中式插花
9月16日下午
在市南区非遗传承基地--
青岛古琴协会儒风古琴院里
来自周边社区的居民和企业员工
在传统文化中体验了最雅致的慢生活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回归了内心的宁静
点此观看视频~
为营造中秋庆祝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非遗保护中心、香港中路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了主题为“我们的节日--月满中秋 非遗有约”“非遗在社区”中秋雅集活动。
 
图片
 
图片
“这地方太好了,这个环境我一进来就很喜欢。活了60多年,第一次见到真的古琴,而且还体验了一把。老师弹得真好听,讲得也专业。古琴协会搬到我们这来我太高兴了,以后没事儿我要常和老姐妹过来。”前来参加活动的阿姨激动地说到。
图片
 
图片

近年来,市南区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为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的开展,在燕儿岛路22号儒风古琴院里成立了非遗传承传习基地,常态化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不定期开展沉浸式非遗互动体验、非遗讲堂、雅集等活动,发挥传统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打造非遗在社区宣传、展示、教育、普及的阵地,培养百姓对非遗的认知和兴趣。

图片
 
图片

接下来,市南区将牢牢把握“尊重社区居民主体地位”“选择适合非遗资源”“创新工作模式”“发挥传承人作用”等工作原则和重点,制定具体方案,切实推进落实举措,进一步培育非遗在城市中传承发展的土壤,探索在城市中传承非遗的有效方式,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充分发挥非遗在加强社区治理、增进社区凝聚力、维系邻里和睦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提高社区居民身份认同感和持续感,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