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丨真“香”警告!山东的香油匠心制造,历久弥香!
浏览量:166
提起香油,大家都不陌生
一个字,香!两个字:真香!
香油作为一味调味品
最重要的还是,好吃!
可以说,如果食物也有三魂七魄
那香油就是许多美食里的重要精魂
从白灼蔬菜、炖汤、凉拌菜
再到火锅的油碟,都少不了撒几滴
香油自身的香味,与不同食物的味道融合
衍生出更多不同的、新的诱人香味
今天,“舌尖上的非遗”
就带大家来看山东香油的独到之处
崔字小磨香油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崔字小磨香油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崔字小磨香油
浓缩了六百年的时光于味道
600年前
崔氏先祖崔泽世迁居至山东潍县
崔香油用小石磨磨制芝麻
水代法取油
健康的香油生产工艺
这就是崔字小磨香油的发源
崔字小磨香油传统技艺代代相传至今
已经整整传承了二十代
清朝乾隆年间
时任潍县知县的郑板桥
曾闻香赋诗一首:
“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圩水长。
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
小磨香油
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磨香油
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香情小磨香油是商河县传统名吃
口碑颇佳,深受消费者认可
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纯手工制作
石磨磨制的最大好处
就是低温研磨
这样香油中的主要芳香物质
及功能性营养成分
几乎不受任何损失
而且越磨越香
小磨香油取油采用水代法
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化学溶剂
所以不存在任何化学溶剂的残留
石村小磨香油
东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村小磨香油
东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文香油历史悠久古典传承
在东营大地家喻户晓
有很好的信誉和口碑
是当地的主要特产之一
“建文”牌香油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
先辈郑莘在京都创立“同丰”香油坊
由于制油技术高超
油质优良,技压群芳
当时其他油坊均不能与以相比
于是誉满京都
并成为宫廷御膳之品
建文香油继承前辈祖传工艺
与现代科技方法结合
精益求精
所制出的香油,油香味正
食客莫不交口称赞
魏记小磨香油
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魏记小磨香油
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朝永乐年间
魏有善由西川成都府迁入昌邑龙池
其为龙池魏姓老祖
第十六世魏元修开始制做香油
代代相传,逐渐将制作技艺有所改进
早期是用人力推磨,产量很低
到二十世魏尚孟改进了生产工具
但操作程序仍是古法制作
自然沉淀,所产香油芳香四溢
乡人赞其“一滴香油十里香”
每到春节,乡邻四舍都来买
魏记香油成了当地有名的调味品
魏记小磨香油用水代法生产
此法把对人体健康不利的重金属化合物
沉淀至酱渣中
从而避免了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采用天然植物纤维过滤
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香油中的浓香成份
同时影响香油外观的蜡质、磷质
因其对植物纤维的亲合作用
而附着于植物纤维上
所以采用此工艺处理的小磨香油
外观晶莹剔透
久置也不会出现沉淀
能较长时间保持其色、香、味
沂蒙孟府小磨香油
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沂蒙孟府小磨香油
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沂蒙孟府小磨香油
在继承祖传香油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
始于清光绪年间
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至今已传承至第六代
沂蒙孟府小磨香油
以优质沂蒙山区芝麻为原料
通过石磨磨制
以“水代法”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香油
整个流程包括清洗、烘炒、磨制
兑水、晃油、离心取油等工序
制作过程严谨
整个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每个环节都具有孟氏工艺特色
如烘炒、兑水、晃油、取油
环节要求严谨
对烘炒时间、水油比例、晃油力度等
有严格要求
创新研发的离心取油技艺提高了出油率
同时保证了香油品质
使成品香油味香浓郁纯正
色泽晶莹,营养成分更全面
口感独特,是烹调菜肴的上等佐料
长期食用小磨香油具有改善血液循环
保护血管、润肠通便、保护嗓子等功效
有益身体健康,营养价值丰厚
夏津小磨香油
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津小磨香油
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津县南城镇南王村地处县城以南6公里
素有“香油之乡”的美称
该村家家户户磨油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创新
南王香油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工艺和品质
它的制作以芝麻为原料
配以自制的石磨和加工工艺
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味特点
南王村的香油具有
枣红透明,清澈莹亮
香味浓郁,油质纯正的特点
属万般食用油之首
堪称绝佳的烹调用料
夏津南王村制作的小磨香油
早在清代已有记载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并成为宫廷贡品
农家十之八九精通磨油技艺
并逐渐形成了香油饮食文化
花王石磨香油
菏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王石磨香油
菏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鄄城石磨香油
以吉山后寨王氏香油最为有名
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
味道醇厚,营养丰富
无需任何添加剂、防腐剂
是真正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
花王石磨香油所采用的生产工艺
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
就是通过石磨磨制出来的香油
其最大好处就是低温低速研磨
香油中的主要芳香物质
及功能性营养成分几乎不受任何损失
孔家小磨香油
菏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孔家小磨香油发源于巨野县大义镇孔楼村
孔家小磨香油
菏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孔家小磨香油发源于巨野县大义镇孔楼村
清嘉庆十六年(1811)
孔楼村孔昭绰到孔子故里当学徒
学习小磨芝麻油制作技艺
1816年回乡后在家族的支持下
兴办起香油作坊
历经六代传承
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制作技术
产品色泽红黄,浓香四溢
产品色泽红黄,浓香四溢
深受本县及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欢迎
古法石磨香油
德州市宁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法石磨香油
德州市宁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氏家族拥有900多年的制油历史
一直坚持古法石磨研磨
慢工出细活的匠心制作
在历代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又适时地根据时代要求大力创新
1045年,陈氏石磨香油技艺创始人
陈玉亮创造陈氏九蒸九晒石磨香油技艺
经过二十多代传承
陈万德专门从北京黑虎山拉来青石
打造成石磨
又用康宁湖(当时未命名)之水烧开沸腾
加入晃油,墩制出的香油
味道大有提升,香至瓶底
当时有“一滴陈氏香油十里香”的美誉
齐河黑芝麻香油
德州市齐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齐河黑芝麻香油
德州市齐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芝麻香油是由100%纯黑芝麻
采用传统工艺经现代技术加工精制而成
它具有味道纯正,芳香浓郁之特点
还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
据《本草纲目》记载
据《本草纲目》记载
“亚油酸是人体最主要的必需脂肪酸
黑芝麻所含亚油酸极高
可达50%左右”
常食黑芝麻香油
可清肺健胃、祛痰止咳
提神明目、滋补肝肾
养血润肠、润肤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