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 | 品味千年孔府菜的魅力
浏览量:176
曲阜是孔子的出生地
是东方文化的发祥地
有着“圣贤故里 礼仪之邦”的美誉
这座散发着阵阵墨香的古城
特色饮食也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是孔子的论述
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
孔府菜 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
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
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来
是乾隆时代的官府菜
2011年,孔府菜烹饪技艺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舌尖上的非遗”
就带大家品味千年孔府菜的魅力
01
六艺冷菜

中国古代儒家
01
六艺冷菜

中国古代儒家
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因此有了六艺冷菜
◆“礼”为金钱牛腱
◆“乐”为凉拌海蜇
◆“射”为糟卤鸭舌
◆“御”为原汁海螺冻
◆“书”为苦菊贝群
◆“数”为麻香芹菜苗
这六样菜切合儒家传统文化
食者,文化入腹、入心
02
孔府三套汤

三套汤为孔府宴中所特有的汤
02
孔府三套汤

三套汤为孔府宴中所特有的汤
孔府菜最精于以汤调味
孔府三套汤则为汤中之最
该菜式选用母鸡、鸭和猪肘
经三次反复吊制
经八小时炖成
故以此得名
03
麒麟御书

在中国古传说中
03
麒麟御书

在中国古传说中
麒麟是一种稀有的具有鳞片的独角兽
它的出现预示着智者
或杰出领导者即将出现
相传,孔子诞生前
曾有叼着美玉的麒麟现世
上面写着“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此道菜品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此菜选用淡水鲈鱼为原料
将鱼皮炸制而成
炸制后的鱼皮形似麒麟皮
04
神仙鸭子

孔府名肴“神仙鸭子”
04
神仙鸭子

孔府名肴“神仙鸭子”
做法复杂、要求严格
为了保证鸭子的鲜味
老辈厨师们用“燃香计时”的方法
精确掌握蒸制时间
恰好三炷香的烹制时限
使得鸭肉酥烂、入口浓郁
而燃香制菜时满满的仪式感
仿佛在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因此得名“神仙鸭子”
05
知者不惑

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5
知者不惑

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者不惑”即秘制香葱排骨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
朝中大臣张阁老为了保孔子后人
用自己的儿子
换了孔子的后人并用这道菜暗传信息
寓意人若有仁爱之心
就有高远的人生智慧和勇敢坚强的意志
06
孔府八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06
孔府八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兼收并蓄,百味珍馐。
此菜关键在于由清汤、老鸡
和金华火腿制成的上汤汤底
加入蹄筋、鲍鱼、海参、
干贝、鱼肚等八种食材
放入特制的圆肚紫砂盅中长时间炖制后
汤汁仍然清澈
在密封性良好的紫砂盅内
各料互为渗透
味中有味,软嫩柔润,香而不腻
07
农家大丰收

在收获的季节
07
农家大丰收

在收获的季节
孔府会采用从各地农田里
采摘的农作物制成调味食材
再用粗粮制成饼一同卷起食用
该菜式除了祈福五谷丰登外
还寓意希望自己的学生
在学业上有所收获
08
诗礼银杏

据《孔府档案》记载:
08
诗礼银杏

据《孔府档案》记载:
孔子教其子孔鲤学诗习礼时曰: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事后传为美谈
其后裔自称“诗礼世家”
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治建“诗礼堂”以资纪念
堂前植两株银杏树
此菜银杏即取之于此树
故得名
这是用雪梨、银杏和枣
蒸制而成的一道甜品菜
甜香适口,营养互补
在筵席间传礼
在唇齿间留味
在人心中入魂
在一味,一食中
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