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脉相承|市南非遗成氏篆刻兔印章,非遗作品庆兔年!
浏览量:133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而是城市生命力的“活化石”。
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兔子的魅力体现在其“乖巧玲珑”上。兔年是幸福、和谐、圆满的一年。新春佳节,市南区非遗传承人成洪章带来了他的新年作品,跟随镜头一起看看吧。
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艺术是书法与镌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是汉字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复兴于明清,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
在青岛,有一位从事篆刻艺术50余年的民间篆刻家,他篆刻的印章已超两万方,陆续汇总成多本《千方印集》,众人评价他的印章大气磅礴、粗犷豪放、古意盎然、新意迭出,他便是“成氏篆刻”传承人——成洪章。
一方小小的印章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融合多门精美的艺术设计。成洪章的新年作品里,有的章上篆刻有“迎春”二字,预示着春的到来,还有的章上刻有各式各样的兔子,取得吉祥纳福之意。
非遗传承人成洪章表示,设计兔子就采用中国传统民间传说嫦娥奔月,玉兔奔月有是吉祥纳福的意义,今年也刻了玉兔纳福玉兔吉祥。兔子很和睦和善,他还创造了一幅百福图,百福图由十二生肖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卯兔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刻福字,有的刻寿字,福寿结合。
成氏篆刻于2017年入选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洪章年从业50余年,篆刻印章超过2万余方。
不为繁华易匠心,年逾八旬的成洪章仍坚持在一线推广篆刻艺术,在多所学校企业开展篆刻教学。
“印章很美,篆刻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认真地继承,好好地发展。方寸之间,乐趣无穷啊!”成洪章殷殷期许道。